-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江西文艺评论家热议《邓小平小道》开启红色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报讯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危春勇报道:“以平凡视角展现伟人风采”“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为红色主旋律电影开启了新局面”……2月19日,在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之
本报讯 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危春勇报道:“以平凡视角展现伟人风采”“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为红色主旋律电影开启了新局面”……2月19日,在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之际,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南昌市文联、江西日报社文体部共同举办电影《邓小平小道》观影座谈会,以此表达对伟人的缅怀和纪念,同时对这部重大革命题材影片拍摄成功给予赞许和祝贺。
由王兴东担纲编剧,雷献禾总导演、卢奇联合导演,卢奇、于慧领衔主演,张勇总制片,黄平担任制片人,涂冬生为总策划的电影《邓小平小道》,讲述了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在南昌城郊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故事。在特殊的环境下,小平同志家国情怀系于一身,仍然思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令人感慨。
参加观影并座谈的文艺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整部影片催人泪下,发人深省,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现实教育性为一体的优秀作品。
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邓涛认为,《邓小平小道》是江西近几年红色主旋律电影的代表作,为中国红色主旋律电影开启了新局面。作品采取小空间叙事形式,在短短几个场景中叙述整个故事。编剧的功底深厚,剧情跌宕起伏,节奏一张一弛,让人丝毫不出戏。主演的台词不多,但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出背后的情感,更真实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放得开”“抓得住”“它一定能叫得响!”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洪华,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总结自己的观影感受。在他看来,近些年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表现方式大多是着力表现场景的宏大,而《邓小平小道》突破了这种固有的表现形式,既尊重史实,又在日常生活的表现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也在“细”字上下足了功夫。能够紧紧抓住观众心理,让观众心情随着电影情节起伏。
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江西师大文学院教授江腊生对影片氛围上所表现出来的匠心特别点赞。他说,《邓小平小道》以近、中景为主,以工厂、居住的场所、小平小道等小场景来进行电影叙述,以雨声、雷声、音乐、急促又沉着的对话来进行氛围打造,将日常生活美学和政治美学相融合,小场景下人物的冲突体现出不平凡的艺术张力,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悠长。
在高校讲授电影美学课、电影鉴赏课多年的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阿袁,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很苛刻的观众”。她几乎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走进影院来看这部作品的,然而在观影过程中,竟然数次流泪,完全被征服了,发自内心感叹:“这是一部高品质的电影!”
阿袁评价,这部电影很有中国的美学特征,讲究意在言外、言短意长;在叙事上有突破,讲述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对光影处理也特别喜欢,色调和明暗关系具有美术效果,就像伦勃朗的油画一般。她认为,电影中的情感,不管是悲伤还是喜悦,都很节制,点到为止,不仅仅是邓小平和邓朴方的父子情,也通过吃粽子等小事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命运的思考。
座谈会上,《邓小平小道》制片人黄平介绍,影片在宣传和放映上也有创新,没有走常规路,而是采取先点映再公映的方式,目前在江西点映票房已超过一千万,全国的点映也已开启,势头良好。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2/0301/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