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文艺百家丨新媒体时代,怎样为文学召回更多读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观点总结】 “互联网学者”是传统的书评人不关注评论;他们也不同于学者,他们不专注于研究,而是探索“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它们类似于迈克·费瑟斯通提出的“

【观点总结】“互联网学者”是传统的书评人不关注评论;他们也不同于学者,他们不专注于研究,而是探索“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它们类似于迈克·费瑟斯通提出的“新文化中介”,充当文化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这群人出现的背景是,近年来,“阅读”越来越有语境。

首先用来对比当下浮躁的生活。总有人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被视频、音频、碎片化的文字所占据,我有多久没有静静地坐下来看一本书了?”是将阅读视为一种屏蔽噪音、抵制碎片、回归自我的独特生活方式,呼唤慢节奏、有趣的人文传统回归。于是,“阅读”从强调知识获取和名利的“目的”转变为让人放松的“方式”和享受生活的“态度”,突出了阅读的非功利性。这也反映出当物质消费水平被追赶时,人们开始转向文化消费,阅读的时间成本大于商品消费的货币成本——不被生活困住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消费。 “读” 。

其次,“阅读”是一项既私密又公开的活动。私密性在于阅读环境和方式的个性化。同时,读者做出的判断以及与自身体验的联系也是个性化的,但也受到公共环境的影响,比如利用媒体信息、参与在线评论等来确认或修改自己的判断。随着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共享阅读”,强调阅读带来的情感联系,私人阅读正在发展成为一种看似个人化的“公共阅读”。

最后,在“阅读”的作用上,强调人们可以开阔眼界,增加交谈,结交同类朋友,在文化消费中占有一席之地,使其更符合都市中产阶级的个性塑造。

当“阅读”从私人转向公共时,公众对“读者”的期望和描述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书呆子”和“不听窗外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有趣:能够将文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而不被生活所困,能够形象化抽象思维,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清楚地。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网络上受到关注,如智安、时航、绿茶等,他们把阅读变成了一种职业和一种生活方式。

“网络读者”不同于传统的书评人,不关注书评;他们也不同于学者,他们不注重研究,而是探索“阅读”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它们类似于迈克·费瑟斯通提出的“新文化调解人”。它们充当文化艺术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主动教育和培养观众。消除流行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陈旧差异和象征等级;他们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和传播文学,把欣赏文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比传统知识分子更能把握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他们活跃在不同的媒体中,根据媒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进入角度。比如微博上的话题讨论,抖音上的情感表达,今日头条上的文字解读和细节打捞,小红书上的阅读和日常生活。挂钩。在不同媒体的帮助下,他们成为了互联网的“文学KOL”,并且越来越多地将自己变成了“媒体”。

“互联网学者”的评论各有特色。首先,从表达的角度来看,这些文学评论大多发表在微博上,因为有限的语言更通俗易懂,观点更清晰。它们符合互联网的评论生态。评论经常一针见血,常常有精彩的句子和想法,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是抽象概括、创造对立、提炼金句、刻意剪裁,还是讽刺或影射,都是网络上常见的话语方式,而且更加凝练,有击中要害的感觉。相对于学术纠葛和空谈,“网络学者”的文学评论落到具体的地方,一个结构,一个细节,一个人物,一个词,重在诠释,有话可说;

“网络读者”具有鲜明的个人品味和判断标准。他们对某些作家和作品有着偏执的爱恨情仇,以至于他们的评论并不模棱两可,而是充满了清晰的判断和当前一些严肃的文学评论,沦为一个小圈子里的封闭游戏; “网络读者”强调作家、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强调文学作品对日常生活的呈现。他们认为好的作品应该体现作者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灵敏度。同时,他们喜欢“好看”的故事,能让读者进入文学创造的语境,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网络读者”对文体保持高度敏感,特别注意叙事角度的选择。他们将拆解叙事技巧,将评论从“写什么”扩展到“怎么写”,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给观众一个意见。这种文学教育是针对有一定文化知识但没有时间系统学习文学的人。它通常以碎片、引用或书籍清单的形式呈现。他们提供的不是文学常识,而是个人消化后独特呈现的知识,使观众对不具备这种知识的人产生鄙视,从而产生一种精英意识。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815/1770.html



上一篇:文艺圈再传噩耗!京剧大师李鸣岩去世享年87岁,
下一篇:文艺百家 | 这个叫肖战的话剧“新生”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