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文艺支教进乡村 点燃孩子艺术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团队,他们每年会挤出时间,从千里之外的北京,飞往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上美术、音乐、舞蹈课,9年来坚持不懈。这个志愿者团队的领队张继山说:
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团队,他们每年会挤出时间,从千里之外的北京,飞往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为那里的孩子上美术、音乐、舞蹈课,9年来坚持不懈。这个志愿者团队的领队张继山说:“这是一份接力爱、传播爱、感知爱、收获爱的坚守,也是文艺志愿者‘孺子牛'精神的践行,大山里的孩子需要艺术的甘霖和春风。”
张继山与孩子们在一起。
6月2日,笔者见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书画院副院长张继山,听他讲述9年来的文艺支教故事。
张继山与孩子们在一起。
2013年4月,在中国文联文艺支教的号召下,张继山和汤应梅、扶佳怡、李志艳、钱伟、谢敏、杨昀霖、王世颖、金莉等共9名老师组成文艺志愿者团队,从北京奔赴安顺市西秀区大山深处的岩腊乡三股水小学。
刚开始,孩子们对美术的认知几乎为零,因为没有美术老师,美术课改为自习课。张继山等文艺志愿者们的到来,使810名三股水小学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张继山手把手教学。
面对大山深处艰苦的生活环境,文艺志愿者们不退缩,无怨无悔,一点一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经过3个月的努力,孩子们能独立完成一幅幅美丽画作,能跳完整的舞蹈,会唱许多首歌。
“文艺支教这段经历,对艺术创作有什么价值?”张继山在日记里这样回答道,“离生活更近了,更接地气了,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业务。”谢敏表示:“孩子们整天围在你身边,他们对艺术渴求的眼光不断推动着你去努力工作。”
张继山感叹道:“很多人认为身为一个美术家去教授小学生,会不会是大材小用,其实在我看来,孩子们画的画比我们还更有活力。他们有童真,有幻想。”文艺支教,不仅给山里的孩子播下了种子,也让志愿者们获益匪浅。
学生作品。
而孩子们也有了小小的收获:顾小莎获西秀区美术作品一等奖、刘洋获二等奖,陈际美获三等奖,叶小双获全校美术作品一等奖,他的作品《山乡变化》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节目展示。
“刚开始我以为教完3个月后,我就不再来了,然而在一次次家访后我改变了想法。”张继山回忆道,他常常课后挨家挨户家访,接待他的许多是空巢老人。每走到一处,民风淳朴、乡亲善良、孩子纯真,他的心被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打动。
有位叫熊文琼的女孩在她的画中写道:“我喜欢读书、画画,我喜欢张老师教我们画画。”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是孩子们对文艺的呼唤。
志愿者给孩子们发放礼物。
支教期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收入购买了绘画用品送给孩子们,又发动身边的社会爱心人士给孩子们寄来了画笔、颜料、纸张、书包、书籍等。在志愿者们即将离开时,张继山牵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等单位为孩子们捐赠了价值8万元的文具及3万元现金。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之外还能继续学习美术,张继山成立了“美梦班”,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张继山坚定了教下去的决心。在2013年11月,他成立了“孺子牛志愿服务团”。团员从1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
张继山耐心指导学生。
在此后的9年里,张继山每年都率领志愿服务团到三股水小学开展文艺支教活动。张继山说:“从2013年支教算起,当时教过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有的升入初高中、大学,有的已就业,还有的已结婚成为幸福的妈妈。这是爱的力量集聚,是雨露阳光的哺育滋养,更是千万个爱的叠加、传递。”
9年来,曾在“美梦班”学习美术的廖新雨经过努力,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陈际凤考取了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陈陈美考取了重庆一所大学;从小学二年级起,得到资助的罗小青、陈金林上了高中。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610/1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