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文艺百家 | 从《大宋宫词》到《东四牌楼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电视剧是一种“为时而著”的艺术,在选题、创作、传播等各方面,今天的中国电视剧已经以较快的速度在翻新,因此一些旧有的创作经验也需要更新换代,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变化,考
电视剧是一种“为时而著”的艺术,在选题、创作、传播等各方面,今天的中国电视剧已经以较快的速度在翻新,因此一些旧有的创作经验也需要更新换代,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变化,考虑到观众在新的时代下的新审美、新关注、新趣味。如何将个人表达融合进时代文化中,实现美学创新,并引领时代文艺,可能是创作者们需要持续保持思考的课题。
在差不多20年前,有两部电视剧一先一后播出,都是甫一登场就石破天惊,成为名动一时的作品,也成为导演风格的代表作、观众念念不忘的“白月光”。这就是2000年播出的《大明宫词》和2001年播出的《大宅门》,前者以另类的女性视角和诗意的莎翁风格,刻画了盛唐气象中权力巅峰的女性的爱与欲;后者以家国笔法,书写了老字号的百年兴衰和家族变迁的世事浮沉。
今年,不约而同地,这两部作品的导演均推出新作,且题材都和自己20年前的代表作异曲同工。《大明宫词》导演李少红执导的《大宋宫词》播出,讲述北宋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的一生以及她与宋真宗的帝后爱情故事,仍旧是从女性视野观照历史;《大宅门》导演郭宝昌执导的《东四牌楼东》也登台亮相,讲述了清朝末年一个破落王孙哈岚的成长际遇和爱情选择,仍然是京味儿传奇。
但这一次,两部作品从一开播便都遭遇批评,相关网站评分、社交媒介评论一路走低,令人大跌眼镜。
其实近年来,许多传统金牌导演都有类似遭遇:新作登场,质疑声大过喝彩。我们或许可以把《大宋宫词》和《东四牌楼东》作为案例,来一窥这其中的缘由。
网友评论过激,但两部作品确实各有各的问题
打开《大宋宫词》和《东四牌楼东》观看,不得不说的是,比起有些痛骂中的一文不值,这些作品并没有糟糕得那么彻底,网友评论中有过激的成分。《大宋宫词》的反宫斗思维、《东四牌楼东》的反常规主角,都是随着作品深入展开,而能够感觉到的创作者的独特思考与设计;包括音乐、京剧等元素的运用,也能看出创作者对作品的雕琢和打磨。
但也必须承认,观众对有些缺点提出质疑确有其合理之处。拿《大宋宫词》来说,开篇节奏突兀,剪辑混乱,闪回泛滥,李少红导演也在采访中承认她 “一开始的速度确实太快,有点操之过急”。再看《东四牌楼东》,正如观众所批评的,除了和《大宋宫词》一样存在剧情前期演员年龄和角色不匹配之外,故事尤其人物的行为逻辑多处缺乏一致性。加之两部作品的导演都有可类比的珠玉之作在前,观众心理预期格外不同,则更是落差剧烈。
而理智的批评声中说得多且中肯的,是老套。具体到两部作品,则各有不同的体现。
《大宋宫词》让人联想到前几年流行的“玛丽苏”大女主剧,即女主角人见人爱到不顾逻辑的地步。而剧中的刘娥让观众有这样的印象也不无道理:襄王因为落难被刘娥搭救,有妻有子但就从此情根深种;刘娥进入秦王府为仆,立刻因为茶艺被秦王另眼相看,随后又征服了原本因此产生醋意的秦王妃,而其他一应侍女、路人等,也多有为刘娥所征服倾倒。“玛丽苏”的人物创作方式由于完美到失真,在近年来已经越发让观众觉得在对女性的刻画上苍白无力,再加上审美疲劳,“玛丽苏”已经成为一种“过时”的套路。
而《东四牌楼东》则是人物故事与拍摄手法较为传统,三角恋、家庭伦理的故事在今天的电视剧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同的变体、翻新的议题。哈岚的角色性格令观众无法共情二女争一男的剧情,而哈岚原生家庭的严父慈母模式也是并未脱出旧式的创作路径。
在创作创新不足的情况下,两部作品都起用中年演员在剧情前期扮演青年男女甚至少年男女,更是在直观感受上加重了观众的负面印象。虽然是为了较长的人物成长线做准备,但这种违和感不仅令演员在前期的发挥颇为受限,也令观众感觉难以入戏。最后使得作品从人物到故事呈现,都难免让人感到一股暮气。
再加上当下舆论和评价环境,已经更多地被年轻观众所主宰决定,自然就对这种老派创作和老成气质,更难欣赏和嘉许。
互联网环境下,大众的电视剧审美更迭不断加速
近年来,讨论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和传播,都离不开互联网语境。互联网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电视剧产业链的每一环节,甚至一部电视剧的影响力,也不再是以收视率或播放量来评定,而更与互联网平台上的讨论热度、参与热度正相关。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515/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