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人民日报:文艺作品的诀窍和使命是从生活表象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电视剧《小舍得》播出后,与《小别离》《小欢喜》一样受到关注。荧屏里的那些面孔、声音与心事,化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漂流在街巷中、楼宇间、餐桌上。作为原著作者的我,观剧时

电视剧《小舍得》播出后,与《小别离》《小欢喜》一样受到关注。荧屏里的那些面孔、声音与心事,化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漂流在街巷中、楼宇间、餐桌上。作为原著作者的我,观剧时更是五味杂陈。

有人曾问我和电视剧创作者:“这些年,为什么持续关注教育题材?”我的回答是,并非刻意去寻找,而是这个关涉亿万家庭的现实题材找上了我们。

“小系列”的创作,来自社会热点的触动。6年来,“留学热”“起跑线之争”“亲子关系”等热点话题相继进入我们的视野。曾经的媒体人经历,促使我们去寻味热点背后的时代投影。2014年,上海浦东机场“小候鸟们”与家长依依话别的场景;2016年,浙江镇海中学老师感慨“社会发展飞快,家长的经验不够用了”;更别提,媒体上关于“课外补习现象”的连续报道,都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共鸣。我们的笔触或镜头就以这些热点为起点,并以此为“小系列”带来时代视野和浓郁烟火气。

“小系列”的创作,还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深挖。我们像媒体人一样,持续深挖题材。如调研沪、杭几十家教育机构,深度采访200多位家长和学童,将其化作《小舍得》中的真实细节和人物逻辑。又如,在对长三角数十所城市中学、小镇中学、山区学校的走访中,我们与近300位中学生面对面交流,看到了各种“少年心事”,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小欢喜》的人物原型。有时,一句无心之语就为剧中人物找到了“内心的钥匙”。

“小系列”的创作,也来自与受众的互动,包括他们的直接点题。《小别离》的热播,使“小系列”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垂直受众人群,他们的审美需求让创作带上了网络时代内容生产的互动因子。《小舍得》就起步于公众的期待:2016年,我随手在朋友圈转发一则关于“课外补习现象”的报道,结果出现了大量跟帖、点赞。很多人跟我说,可以写写这个题材,写写“补习的苦和难,写写我们这些家长”。收集素材时,这些点题的朋友甚至主动带我去培训机构调研。这样的采访让我明白:当文艺关注大众所关注的生活,大众就会关注文艺的存在和价值;如果作品无法产生热度,也许是因为你离他们还不够近。

“小系列”的创作,是因为与普通人的共情。今天的影视作品,唯有真实才能打动观众,“小系列”以真实叙事为目标,意味着它得直面生活的表象,直面普通人的真实处境。我们努力深入人物的内心,如《小舍得》中,随着“补习”的加码,南俪等人在“舍”与“得”之间彷徨,令观众代入到他人的生活中,以他人的经历经验来审视自己。

创作中,我们努力让作品染上一抹具有人文关怀和教育洞察的暖色,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用一种正大的价值观去影响人们的选择。当然,小说和电视剧不能靠说教来引领受众,而应是艺术手法、情节逻辑、场景呈现、情绪感染,与受众达成“共情”,在共情中让内心变得柔软,思考便悄然发生。

我在《小别离》中曾写过这个场景:朵朵学得很苦,深夜母亲走进女儿的卧室,借着窗外透进来的灯光,她端详孩子的脸庞,忽然想起14年前躺在产房里,护士抱着她来给自己看的那个下午……此刻,我想对为人父母者说的只有一句话:“再焦虑,也不要忘了与孩子最初的相遇。”

温暖,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从生活表象中提炼暖的力量,这是文艺作品动人的诀窍,也可能是它在当下的使命。别小看它,因为它,你在焦虑时会从容一些,会理性地权衡“舍”与“得”。

故事里的暖光,照在我们身上,世界会因我们每一个人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彭笑予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1445.html



上一篇:王家卫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文艺走心,富有格调
下一篇:高茜文艺少女按摩护肤享受生活,奋豆却特制“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