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活动开启,王蒙、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门外的走廊上,依次陈列的透明玻璃展柜引人驻足:1951年的《垦春泥》是中国第一张红唱片,1958年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第一张中密纹唱片,具有划时代的
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门外的走廊上,依次陈列的透明玻璃展柜引人驻足:1951年的《垦春泥》是中国第一张红唱片,1958年的《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第一张中密纹唱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时间长河的淘洗中,这些唱片和它们承载的文艺作品,已然沉淀为历史的见证。
4月29日,国家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首场主题活动在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行。著名文学家王蒙对谈党史专家邵维正,将党史与文艺作品之间的关系、党的文艺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党的精神谱系娓娓道来,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乌兰图雅以及作曲家舒楠等艺术家代表伴着钢琴与歌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著名文学家王蒙(中)与党史专家邵维正(左)讲述党史与文艺作品之间的关系 (高尚 摄)
在李光羲看来,文艺作品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李光羲出生于1929年,亲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小时候在天津当了8年亡国奴。”李光羲至今记得那种深入骨髓的“害怕”,“哪家的孩子被日本人拉走当劳工,从来没有回来过;得了肺病的人缺医少药,也几乎没有能活下来的。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培养了我们这一代人。”多年来,李光羲演唱的《延安颂》《松花江上》等歌曲广为流传,这些作品无不植根于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说起《延安颂》时,92岁的李光羲从座位上起身,走到钢琴前。他向钢琴家张佳佳点头示意,熟悉的旋律倾流而出,李光羲与男高音歌唱家金郑建纵情高歌。三分钟的演唱结束时,全场掌声雷动。
92岁著名歌唱家李光羲与男高音歌唱家金郑建同唱《延安颂》(高尚 摄)
莫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延安颂》,李光羲唱了六十多年。1955年的三八妇女节,他曾在北京饭店为宋庆龄、何香凝、邓颖超等女性革命家演唱《延安颂》。“报上名字,刚准备要唱,大家就开始鼓掌。”李光羲正纳闷,跟着观众抬头一看,原来是周恩来总理来了。工作人员赶紧送来一把椅子,于是,周总理就坐在离李光羲三米左右的位置,听他唱完了这首《延安颂》。
“朋友们,我能在舞台上68年,很荣幸。”李光羲说,除了观众们的认可和喜爱,周总理长达19年的提携,也支持着他至今坚守在演出一线。很多人经常问他,九旬高龄了,状态怎么还保持得这么好?李光羲总结了10个字:“过好每一天,争取有点用。”漫长的歌唱生涯里,李光羲被音乐牵引、带领,透过它了解了人生百态和国家社会,“文艺工作者是革命齿轮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我通过唱歌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歌曲本身只是艺术,被赋予历史意义和革命意义后变得不同了。现在还在舞台上,是我自觉的责任。”
乌兰图雅的故事则与《唱支山歌给党听》有关。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曾让小时候的乌兰图雅惊讶动容,不同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才旦卓玛的歌声带着雪域高原独有的开阔,但对党的热爱,从来不限于民族或地域。乌兰图雅现场演唱了这首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歌曲,“蒙语中,乌兰图雅的意思是‘红色的霞光'。我们诞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
蒙古族歌唱家乌兰图雅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高尚 摄)
从《延安颂》《唱支山歌给党听》到舒楠谱写于2016年的《不忘初心》,究竟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能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王蒙认为,文艺作品一定要“反映现实的生活,体贴和理解现实中人民的喜怒哀乐,不但着眼于现在,也着眼于未来”。
据悉,国家大剧院庆祝建党百年“文艺经典中的党史”系列活动共举办20期,将邀请百名老中青艺术家,以作品解读、现场表演等方式展现50部百年党史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文艺作品。未来,邓玉华、谭孝曾、印青、雷佳等艺术家将带着《白毛女》《沙家浜》《天路》等作品继续与观众相见。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艺绽 | 记者 高倩
编辑 金力维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501/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