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多图直击|110岁生日在即,清华一道道“文艺大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岁生日。这两天的清华园里,一道道文化艺术大餐正在奉上。在 全新亮相的校史展 上,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本科毕业论文,杨绛先生保存的西南联大时期昆明泥土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110岁生日。这两天的清华园里,一道道文化艺术大餐正在奉上。在全新亮相的校史展上,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本科毕业论文,杨绛先生保存的西南联大时期昆明泥土,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考取公费留美生的志愿书与保证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电磁学试卷……在艺术博物馆,“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足以让你领略艺术之美,感悟大师风采。

为迎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清华大学校史馆提升改造后已经于近日重新开放。同时开放的清华110年校史展上,记者探访发现,老校长梅贻琦,以及潘光旦、钱学森、杨绛、赵九章、李政道等一批老清华人的珍贵文物亮相

清华大学校史馆2011年4月22日落成。此次改造,校史馆重新设计了门厅、序厅,更加突出清华元素,同时展览的实物数量也大为增加,很多都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例如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本科毕业论文,潘光旦、黄子卿等人清华学校时期试卷,清华校歌词作者汪鸾翔保存的校歌歌片,杨绛先生保存的西南联大时期昆明泥土,钱学森、赵九章、张光斗等考取公费留美生志愿书与保证书,李政道电磁学试卷,清华各个时期毕业证书等。

这次展览,还专门编辑制作了11个总时长为1小时8分55秒的历史视频,包括1914-1915年清华学校时期的校园风貌,1950年毛泽东主席检阅清华师生国庆游行方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蒋南翔校长讲哲学课,梁思成等学术大师指导学生等珍贵历史视频。这些视频采取原片呈现的方式,尽可能保留视频的原始画面、原始配音。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万物毕照: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等一批高水平展览正在开放。

中国古代铜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用于照容的实用器,变化无穷的样式、纹饰和铭文也使其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此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王纲怀先生所捐赠的铜镜馆藏为基础,在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和私人藏家的大力支持下,优选了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中国历代铜镜精品,为观众呈现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和艺术的演进过程、感受铜镜的艺术魅力。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已知中国时代最早的两面铜镜正式出土于青海和甘肃两省的齐家文化(距今约4300-约3500年)墓葬。齐家文化的年代下限可能已进入商代,而河南安阳殷墟也先后出土了约6面纹饰简单的铜镜。但整个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直至春秋晚-战国初期(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正式出土的铜镜的样式和纹饰均带有浓厚的外来文化因素,在技术上则与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毫不匹配。中国铜镜究竟起源于中国本土,还是暗含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的密码?走进展览,从春秋到唐宋,或许能悟到一些答案。

在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呈现建筑大师的风采。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他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此次展览,通过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五个板块,综合展示吴良镛先生在教书育人、建筑设计、科学研究、规划实践、艺术创作方面的杰出成就,呈现其国匠品质与精神。展品包括:论文《释“阙”》手稿、《广义建筑学》手稿、创作于1979年的京津唐地区发展规划设想、2014年的首都地区空间发展愿景等。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424/1384.html



上一篇:湖南文艺出版社:以文写艺,绘就生命的华光
下一篇:组图:文艺女神桂纶镁慵懒优雅写真大片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