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最任性”的文艺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为何终生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生追求文艺艺术完美的他,是上帝派来美化人界的使者,创造的以“健美”之风的文艺艺术影响人世间的三个世纪,至今仍隽永着他的文艺艺术气息。说的就是米开朗琪罗,在文艺艺
一生追求文艺艺术完美的他,是上帝派来美化人界的使者,创造的以“健美”之风的文艺艺术影响人世间的三个世纪,至今仍隽永着他的文艺艺术气息。说的就是米开朗琪罗,在文艺艺术上最有毅力和雄伟气魄的人,也是文艺艺术上“最任性”的人。
米开朗琪罗
全名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于1475年3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斯柏里斯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绘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文艺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为什么说他是“最任性”的文艺艺术家,其实文艺艺术家们多多少少都会带有点必要“任性”文艺艺术气息,但就他格外“任性”。
是文艺复兴三杰当中的他,就因为他的文艺艺术气息太“独特”了,和其他“两杰”完全不是在一个圈子,所以他才会是“最任性”的。他的“任性”文艺艺术作品都是以“健美”闻名、流传于世的。
出生于现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的米开朗琪罗,生活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后就离世,过后他便寄养在一个石匠家庭。
自年少时起就学习绘画和雕塑。十三岁的他就进入了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后来又跟随多那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学习了一年雕塑。
他的文艺艺术创作是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幻想,来表现当时市民阶级为自由而斗争的气魄和毅力。
米开朗琪罗和一些学者们系统地研究了当地丰富的古代文艺艺术文学和古代文艺艺术杰作,临摹了大量壁纸,就在罗伦佐的府邸里的“柏拉图学院”里,他们经常就聚在那一起探究学识问题。
他与这些学者们都认为,人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人绝不能像一个奴隶一样被捆绑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其中一位不怕宗教法权力一心执意想要拯救人类命运修道士萨伏那洛拉是对他极大深刻影响力的人,令他今后的文艺艺术创作灵魂是与天堂相连。
罗伦佐·美第奇死后,佛罗伦萨陷于一片混乱。故此,他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前往威尼斯,但后来几经周转,到了罗马。到了罗马后,他仿佛是走进了一座文艺艺术宝库,罗马到处都有古代雕像,这无疑是一处令他继续深刻研究雕塑文艺艺术的宝地。在这里,他创作力《酒神巴库斯》等第一批优秀代表作。
23 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得他在罗马名声大震,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雕像的题材取自圣经故事中: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圣母和门徒们立即赶来奔丧,耶稣托付约翰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并对大祭司波拉多说:“我一向光明正大地对世人说话”,说完即仰面向苍天大声呼号:“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的手里! ”即断了气,圣母将儿子的尸体抱在怀里,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雕像表现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丽亚抱着耶稣身体痛哭的情景。
米开朗基罗接受这件雕刻时,正值萨伏纳罗拉被教庭火刑,此事深深地震动了他的心灵,雕刻家在构思时毅然超越一般哀悼的情节,大胆地将萨伏纳罗拉的精神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融在一起塑造圣母和基督的形象,紧紧把握基督临终前的表白:“我一向是光明正大地对世人说话!”。
雕刻家以耶稣为自己心目中崇敬的萨伏纳罗拉,而以圣母象征祖国意大利,祖国为失去伟大的儿子而哀悼。
26 岁的他就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上融入到文艺艺术创作中,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解剖知识并未完善。从解剖学而言,米神并不是完美的,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真实感。
文艺艺术家拥有的一种特权就是可以某种程度地改变造物的安排。以达到他自己设定的真实。据说米神做雕塑就像剥鸡蛋壳一样把人物从石头里剥出来。这就是天赋的力量。
当时,他的解剖学科的文艺艺术实践和细致入微的匠心独运吻合了、甚至超出了人们可以理喻的"鬼斧神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 1501 年的《大卫》,就是被誉为 15 世纪最动人的人性拥抱神性的作品也是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1/0414/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