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晋察冀日报》文艺文化内蕴、史学意义及当代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日报》前身《抗敌报》在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创刊。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
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日报》前身《抗敌报》在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阜平创刊。1948年6月14日,《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后发展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从创刊到终刊,历时十余年,共出版2854期,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晋察冀边区的革命文艺活动,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文艺发展的重要文献。
《晋察冀日报》刊发的文艺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集思想性、宣传性、文艺性、大众性、民族性、通俗性、时效性、革命性为一体,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边区文艺创作的杰出成就。共出版文艺副刊20余种,总期数达600余期;发表小说300余篇,诗歌400余首,散文、报告文学5000余篇,共800多万字;另有歌曲50余首,美术作品200余幅。
《晋察冀日报》文艺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质,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强烈的革命文化内蕴。重新审视、弘扬《晋察冀日报》文艺所拥有的文化品格,不仅具有文艺史意义,而且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昂扬向上、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
《晋察冀日报》文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责任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生命价值取向,“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身”“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主义情怀。这些闪耀着辉煌人性光芒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在历史长河里,早已默无声息、潜移默化地积淀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的集体无意识,转化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几千年来渗透在中国人的观念、行为、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最终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审美观。这种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被抗战烽火再次唤醒,并内化为全民族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在《晋察冀日报》文艺中得到全面细微的诠释和彰显,所塑造的慷慨赴死、大公无私、侠肝义胆的英雄谱系及其所弘扬的高蹈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义无反顾的家国情怀、杀身成仁的生命价值取向,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晋察冀日报》文艺在中国20世纪文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在中国红色文艺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传承弘扬了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左翼革命文学“群众路线、群众内容”的民族化、大众化创作方向;将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文学”进一步发展为“大众的文学”,始终把群众作为创作主体、服务主体和参与主体,引领了解放区文学和新中国文艺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思想和文艺精神。其所表现的民族精神、革命品格、爱国情怀、英雄主义内容,所运用的民族化、大众化创作形式,为后来的红色文学所借鉴与传承,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团结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日后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风云初记》《铁木前传》《山地回忆》《吴召儿》《平原烈火》《小兵张嘎》《苇塘纪事》《小英雄雨来》《好大娘》《我和小荣》《红旗谱》《战斗青春》《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相继问世。作品把作者个体体验,通过文学升华,凝固成为永恒的中华民族英雄群体,凝固成为全体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为中国文艺史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理、研究《晋察冀日报》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晋察冀日报》文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人民性、民族性、革命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以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为创作和接受主体,充分运用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手法,生动书写了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和生活,充分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的主体和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0/101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