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栏[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投[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征[06/29]
- ·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刊[06/29]
为什么有些演员立文艺人设会让人觉得无比尴尬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前段时间《隐秘的角落》大火的时候,扮演王瑶的李梦,小出了一下圈。 有人夸她演技好,也有人夸她有气质。 连她自己也说,要感谢这个角色,让她更有信心成为张曼玉那样的传奇
前段时间《隐秘的角落》大火的时候,扮演王瑶的李梦,小出了一下圈。
有人夸她演技好,也有人夸她有气质。
连她自己也说,要感谢这个角色,让她更有信心成为张曼玉那样的传奇女演员。
抱着看小张曼玉的心态,我也去看了《隐秘的角落》,结果有点失望。
因为李梦塑造的绝望主妇王瑶,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尴尬。
看她发呆、发疯,似乎一切都是对的,但又暗暗觉得哪里不对。
反复品味之后,发现问题大概出自这个角色不合时宜的文艺气息上。
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种尴尬文艺感的根源及背后的逻辑。
刻意沉浸于自我,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肤浅化
观察李梦的表演,我们可以发现。
她的表情动作、身体语言,除去动作本身的功能意味,总会我们一种时刻聚焦于自身、漠视外界的距离感。
似乎只考虑到向外展示,而缺乏与其他角色、环境和剧情的联系。
比如在朱永平给朱朝阳买鞋、王瑶带着女儿出现的这场戏中,我们可以顺着朱永平的身体语言找到其他所有人。
然而我们顺着王瑶的身体语言,却几乎只能找到她自己。
她与最亲近的女儿中间,似乎都隔着自我。
这与周春红一心扑在儿子身上、令人毫不怀疑的母亲气场,对比明显。
除了与其他人的互动缺乏微妙的联系,李梦身体语言的细节也浸透了“自我”。
比如成功带走老公时的摇头摆尾:
确信自己胜券在握时,头部微小幅度的连续摆动:
这些懒散、外向、轻飘飘的动作细节,无不在展示着“我、我、我”,显露出高高在上的心理姿态。
当然,王瑶作为“后妈”的人设,可以让我们在剧情刚展开时,不会太排斥这样的表演。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
这种沉浸于自我、文青式的表达。在其他角色的表演节奏越来越趋于融合的前提之下,就显得越来越突兀。
比起因丧女而导致的失心疯,我们更容易在她的表演中,提取出某种对自我存在的迷茫:
说不清她到底是在哀痛女儿的离去,还是也附带着发泄了内源性的神经质。
在进行没有台词的群戏时,这种“独自美丽”的身体语言,也极易偏离《隐秘的角落》所营造的真实感,显得有一些刻意。
其他人都是在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悬疑片。
王瑶的节奏,似乎更应该出现在诸如《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类喃喃自语的残酷青春剧情片中。
这样对镜自照式的表演状态。
除了导致身体语言跳戏之外,还会使得演员对于自我审美的坚持,超越塑造角色本身。
演员会下意识地,把角色中那些有悖于自己审美偏好的部分替换掉,而不太顾及这个角色究竟成立与否。
所以我们能看到,《那个我最亲爱的陌生人》中的单身妈妈,跟《隐秘的角落》的王瑶。
以及《少年巴比伦》里的白蓝和《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里的紫薇,几乎没什么区别。
一样喜欢摇头摆尾:
一样喜欢独自美丽:
一样喜欢气呼呼地甩脸子:
从这个角度来讲,她不是在塑造角色,而是在表演做演员的自己。
不是在呈现教科书式的表演,而是在表演教科书。
文章来源:《文艺生活》 网址: http://www.wyshzzs.cn/zonghexinwen/2020/0904/645.html
上一篇:祖国在我心中文艺汇演舞台主持词
下一篇:西安经开区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在白桦林社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