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大院子弟的文艺生活

来源:文艺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大院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军队大院或国家机关大院(主要集中在北京),而不是平民百姓生活其中的逼仄院子、院落。而在大院内生活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跟大

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大院"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军队大院或国家机关大院(主要集中在北京),而不是平民百姓生活其中的逼仄院子、院落。而在大院内生活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跟大院外的孩子不一样。

1985年冬,北京,动物园,穿着军大衣跳舞的大院子弟

中国最早听披头士乐队的是林彪的公子林立果。他曾经说道:如果有机会去掌握大权,一定让全国人民听摇滚音乐,而不是样板戏。而帮他实现这个愿望的正是他的大院小弟崔健。

" 我记得那是读初中的时候,我们空政文工团的家属坐着大卡车,所有人坐在卡车上去军乐团看参考片,当时看的是披头士。"

10月17日,中国摇滚"教父"崔健的第一部长篇电影《蓝色骨头》上映。为配合电影宣传,近年来颇为低调的崔健频频接受杂志、电视台专访,聊音乐、聊生活、聊电影创作以及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院子弟。

在《蓝色骨头》关于摇滚女青年施堰萍的故事中,部队大院、一水儿穿着军装的大院子弟们,在明晃晃的阳光下,带着崔健特有的一种狠劲,直扑观众的眼帘。

在那个时代,部队是最阳光灿烂最开放最跟未来与世界接轨的花果山,部队文工团是花果山水帘洞,摇滚乐、随身听、国外进口的舞鞋都可以有,简直是世界透过迷雾照进中国的一束激光,部队大院子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完胜今天的富二代,这些背景不晓得就没法看《蓝色骨头》。

是的,跟姜文一样,同是大院子弟的崔健也在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里,再次拥抱了那些属于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尽管大众视崔健为反叛英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院生活给予了崔健很多,这是崔健们以后在名利场里拼杀旁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大院子弟的文艺生活

多年以后,冯小刚在他那本起名无比风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这样深情写道:"那是一个星期六,我们在党校的大门外聚齐,然后洋洋洒洒几十人走进党校的大院,绕过主楼,不约而同地向我们的礼堂走去。

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好像我们没有长大,好像我们依然是约好了一个时间,到了点,先下楼的就站在楼下扯着脖子一个一个地往下喊,凑齐了一起去礼堂看电影。"

在中国的特殊语境中,"大院"特指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军队大院或国家机关大院(主要集中在北京),而不是平民百姓生活其中的逼仄院子、院落。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且也是一个文化空间,更准确地说是中国式的政治文化空间。大院里警备森严,高干云集,功能齐全:工作区、家属区、体育及娱乐区、医院,一应俱全。加上高高的围墙和威严的警卫,大院几乎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院不是租界胜似租界。

王朔就曾经这样描写北京复兴门外的部队大院:"这一带过去叫‘新北京’,孤悬于北京旧城之西……我叫这一带 ‘大院文化割据区’。"

而在大院内生活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跟大院外的孩子不一样。诗人尹丽川曾有过很直观的描写:我年少的时候路过那些朱红色的门、白底黑字的门牌和绿军衣笔直的守门的士兵,那些戒备森严的大院以及被它包围起来的神秘莫测的生活,以为那是我永远无法深入之地。

初中时有个海军大院的女孩跟我要好,她穿香港买回的衣服,讲述在电视里露面的歌手的私事(与她同属一个大院),带外国巧克力给我吃。那个时候,最基本的物质满足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一种奢华,更妄言物质享受,电视明星更是我们无法接近的外星客。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禁闭的年代,大院子弟享有的特权不仅体现为物质特权,更体现为精神特权和文化特权。他们能读到、看到、听到的远超于生活在大院外的人。

文艺生活投稿 | 文艺生活编辑部| 文艺生活版面费 | 文艺生活论文发表 | 文艺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文艺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